來看我們的
論文成果集

閱讀上冊
閱讀下冊

開幕影片

A分場 提問表單

論文介紹

黃璿祐

從誤解到同理──設計思考如何改變學生對無家者的認知與態度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創意真的是憑空出現的嗎?設計思考告訴我們那些開創性的點子其實是來自於對問題的真正理解,當我們了解了一個問題產生的根本要素,我們才能真正地找出它的解方。

除了解決問題,設計思考亦可應用在教學,畢竟它所強調的便是了解問題的根本。本研究記錄了高一人社班學生參與的設計思考系列課程,此課程是以無家者議題為例,並請學生從了解無家者到嘗試去構築一種能協助他們的策略,本研究將重心放在學生對無家者的認知與態度,並分析學生是如何由誤解到同情,再從同情轉至同理的。

此研究的精彩之處在於能看見學生對無家者的認知與態度並不是同時增長的,而至於學生的態度是在何時轉變的,就請閱讀全文囉!

論文介紹

陳柏霖

十二年國教課綱高中生自主學習之研究──以三校為例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此份專題為研究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下,彈性學習時間中的「自主學習」。新課綱自施行以來,在教育圈就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也有許多學者正在做這方面相關的研究。當初選擇此一主題,是以學生的角度出發,不可諱言的,時常聽到身旁同儕討論到自主學習時十分兩極。有些人可能總是十分熱衷於分享自己自主學習做了些怎麼樣的計畫,然而也有許多人總是認為自己無法在自主學習時自律。而本研究就是探討背景因素影響自主學習完成率和自律學習能力,希冀透過本研究能建議自主學習這個制度更完善,也更能使其成為學生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論文介紹

李承翰

臺北市高中生的 Instagram 使用與同儕關係的關聯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社群媒體 Instagram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用過吧 ! 像這種的社群媒體,經常被我們使用著,用來與朋友交流、用來追蹤迷因帳、用來⋯⋯,足以見到他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當中。很多人認為 IG 的最大功用是維繫友誼,那 IG 帶來了多大的友誼影響?而在使用 IG 後又能帶來什麼感覺?本研究將使用量化問卷法,來揭開隱藏於IG的神秘面紗吧!

論文介紹

林柏宇

資訊可信度與涉入程度之關聯──以建中生為例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上都流傳著假訊息,而這些假訊息都可能影響我們的認知和行為。不過,既然假訊息是假的,為甚麼還有人會相信假訊息呢?抱持著這個疑問,我原本想對閱聽人相信假訊息的因素進行探討,但接著閱讀文獻後發現人的認知過程是很複雜的,很難透過單一篇研究就解決所有因素(而且因素間可能會互相影響)。於是我將研究聚焦在人對假訊息抱持的可信度(相信程度)和涉入程度(重要性)的關聯。對這項議題/研究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論文文本,來更深入了解我是如何探討這個問題的。

B分場 提問表單

論文介紹

侯又豪

「異男忘」與男同志身份認同之關係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在同志圈內流傳著一句話,每位男同志的生命中都有過一段異男忘。

用太過簡短的話來說,異男忘是男同志「愛上」異男的故事,但由於男同志的身份所遭遇到在社會上的對待,這份戀愛經驗因而與其他人產生不同。這樣的研究觸碰到了十分隱密的一塊地方,關於性別認同、關於親密關係。在異男忘的經歷裡,由於陽剛氣概的作祟、害怕他人的眼光、喜歡著對方的感情⋯⋯等,都使得異男忘愈發難以忘懷。而異男忘的故事再經由男同志社群討論與傳播後,又被賦予了其他的意涵。本研究即是試圖理解異男忘對男同志個人的意義與對男同志身分認同的影響,以及男同志社群賦予異男忘什麼樣的意義。

男同志因為其身份與認同,又恰巧是這個社會脈絡與時空,所以才面臨到異男忘的情境。但同時,異男忘的經驗也反過來形塑了男同志對自身認同的認知與想法。這樣的故事中蘊含著許許多多的感情,這些感情不易在被發現,卻也同樣珍貴,值得被細心對待、訴說與聆聽。

論文介紹

廖奇典

臺灣基督教協談制度之探討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在輔導協談的專業中,有一門以基督教為背景的「基督教協談」,幫助人解決心中的問題。這份研究探討的是這種協談的本質、發展過程,和台灣從事這種協談的工作者擁有的價值觀、常用的理論與技術以及他們對基督信仰與心理學結合的原則與立場。

論文介紹

李義品

從實務判決看我國死者人格權之發展現況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人格權」,對這個名詞,你有多少認識呢?沒關係,你只要知道這個東西在你被人家罵髒話的時候會受侵害然後你可以去法院告他侵權就可以了。無論你是什麼身分,只要你是個活人、身為權利能力的主體,你就可以在法律上享有人格權受保障的權利。看到什麼奇怪的地方了嗎?沒錯,問題的癥結點正在於「活人」這個部分,到底是誰說只有活人可能發生人格權受侵害的問題的?人死後難道都沒有這個機會被侮辱或毀謗?想必還是有可能的吧?那如果真的有死者人格受到侵害的事件發生時,又該如何處理呢?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本研究採用個案分析法,從實務判決的角度出發(白話點說叫做盯著動輒幾千字的判決書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看),對我國 2017 年以後所發生與侵害死者人格相關的實務判決進行分析。你問我為什麼只分析 2017 年後的判決書?為什麼偏偏要做死者人格受侵害要怎麼救濟這種偏門到不行的主題?詳情請洽專研內文。喔對了,友情提醒(有雷),閱讀前請先斟酌自身精神狀況,若有睏倦、瞌睡行為等副作用產生,純屬自然,請安心服用。

論文介紹

江驊恩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學生自治組織運作之現況與困境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不換證外出,秀出態度

 翹課打球,這感覺太酷」——張承宇、陶翰熙、單珩奕《圍牆》

這首學長創作的畢業歌,雖然只引用了兩句歌詞,卻可從些許片段中看出建中的自由與開放。當春風吹過自由花、陽光灑落晴嵐時,一切美好的現狀,往往令我們忘卻前人對於學生權益的努力,而在建中,有一群人正在學生自治組織裡為學生權益而奮鬥著,無論正看到這段文字的你對於他們的既定印象是好是壞,都希望你能拋開成見,期許這篇論文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給你。一直有份遺憾沒能加入班聯會當中,為學生自治貢獻心力,正好趁這次人社專題的機會,盡一點棉薄之力。

C分場 提問表單

論文介紹

陳昭安

電子遊戲對傳統玩具產業營收之影響關係探究──以樂高等九家代表公司分析之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帶著一顆稚氣的心靈來到學術殿堂,我用從前最愛的樂高玩具開始發想,在一篇篇文獻中看見了疑問:到底像 Xbox 這樣的電子遊戲興起後,會不會對樂高這些傳統玩具帶來負面的影響?

因此我希望以電子遊戲的營收當作自變數、傳統玩具的營收當作依變數來探究這個問題。首先以電子遊戲和傳統玩具代表公司的營收資料作為量化數據,再經過哥哥的介紹,認識了經濟學的二階段最小平方法模型(2SLS)。透過這些資料和模型,我可以求得兩變數間是否具有顯著的因果關係,藉以回答研究問題。

儘管我在這篇論文中所尋找的資料在數量或精準度上都顯得小兒科,以專業模型當作工具來探究實然有「殺雞用牛刀」之嫌,我仍很榮幸在高中階段就探頭進入了學術研究的大觀園。

論文介紹

林昱甫

從言論自由與仇恨性言論探討新竹市光復高中納粹事件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我寫的這篇論文主要是在探討新竹市光復高中學生扮演納粹而導致校長請辭這個事件,與言論自由以及仇恨性言論之間的關係。先在此聲明,本人並不吹捧納粹主義也不認同他們的做法。只是將該事件梳理分析,了解其中的緣由及法理,並無其他意圖。

論文介紹

朱善煜

臺灣地方創生相關計畫的空間分布之研究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這篇超小的論文是使用 QGIS 畫出面量圖等等後,描述地方創生目前的一些空間分布特性跟弊病的文章。中華民國之地方創生甫推動三四年,各地的地方創生相關計畫高達 8085 件,如果我們將它們細分、畫到地圖上會有什麼結果?政策剛推出,一定有許多需要改善之處,問題早點發現早點解決,且沒有人有對於地方創生做過全國性的探討,故如此耳。希望你們能從我的文章中發現一點收穫~~~~

論文介紹

林博堯

從劇場理論看弱勢族群的空間行為──以台北車站的無家者為例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後台理論乃是在理解人在不同環境之下,行為有何不同,並將人的行為區分成前台與後台。前台是個體從事表演,扮演理想印象的空間,後台則是個體能從事與前台所建立的理想印象不符之行為的空間。本研究將從後台論的角度,分析台北車站無家者如何適應環境中並發展出空間行為,形塑台北車站的空間意義,再接續找出無家者的前後台空間。

D分場 提問表單

論文介紹

曾仲遠

108 課綱與建中學生社團選擇的關聯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作為新課綱的實驗品,總是不免令人感到焦慮不安,尤其是在這一年看到這麽許多亂象橫空出世,也讓這個課綱更加的遭受質疑。其中,高中生在選擇社團上的改變,不僅在論壇上有過討論,其事態之大更是曾被媒體報導過。

然而,這到底純屬一樁巧合,還是新課綱真的讓學生在選擇社團時有了更多的顧忌?如果新課綱真的跟學生社團選擇有關的話,又是哪些方面引起學生做出這些決定?

我們無法直接把制度從眼前抹去,我們只能了解制度並在制度下開闢出自己的一條路,同樣的,那些奇特的現象也需要被了解,才能慢慢找出最適合的解方。因此在這裡希望透過這篇論文拋磚引玉,在發表我對於這個現象粗淺的分析後,也期待學弟能夠繼續探討新課綱下不同的問題,即使不能改變制度,但至少在做出一些決策時會更加的踏實,因為我們曾試圖理解過這個制度。

論文介紹

方博弘

從《論公民》到《利維坦》──霍布斯政治論述的改變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霍布斯是 17 世紀英國的政治哲學家。其在西元 1647 年完成《論公民》,三年後又出版了《利維坦》。這兩本著作皆是為了證明獨斷之主權者存在的必要性。然而受英國內戰動盪不安的影響,卻又使其政治理念力猶未逮。因此就有學者指出,霍布斯的政治論述為此歷經轉變。

而我的論文則基於上述背景,關心霍布斯從《論公民》到《利維坦》的政治論述究竟有何轉變。如果有幸,希望你能看看她。

論文介紹

黃靖緯

為何而反?──從《聲明》、《基本法》、《逃犯條例》與《國安法》看香港反送中運動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每當我們提起「社會運動」,總是會出現許多兩極的聲音,反對者或許覺得社會運動就是一群血氣方剛的小伙子,承受不了現實壓力成天抗議的行為,但對於支持者來說社會運動或許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用他們獨特的視角發現生活中的不公不義,從而決定站起來發聲的行為。那麼於 2019 年開始即獲得海內外許多關注的「香港反送中事件」中的人們,又是為了什麼而站出來呢?是為了煽動民族情緒,又或是在許多不公的積累下,決定挺身背水一戰呢?所以我想要透過梳理香港的基本大法——《中英聯合聲明》與《基本法》,和反送中事件中備受矚目的法律——《逃犯條例》與《國安法》這四部文件的脈絡,進而了解反送中事件的人們究竟是為何而反?

論文介紹

王紹安

從愛情色彩理論分析徐志摩對陸小曼的愛情

論文全文 成發影片

我猜少男少女應該都對徐志摩蠻有興趣的吧?我也不例外,徐志摩不僅文章字句「濃得化不開」,他的私生活也常是眾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像我高一的國文老師在講徐志摩那課時這麼說過:「XX卡好勒,我們來看這個爛人。」老師說是這麼說,但在我印象中徐志摩不就是離了婚娶了新老婆而已嗎?這個舉動在我們這年代看來應該不算太少見才對,徐志摩真的有必要承受爛人、渣男的罵名嗎?這就是我想研究的。

閉幕影片